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红酥手 (第2/2页)
> 噩耗如惊雷,她手中饱蘸朱砂的笔在纸上洇开一片刺目的红,宛如心头滴下的血。 一夜之间,天地倾覆。她从父母掌上明珠,变成了伶仃孤女。 幸而,远在京城的舅舅孟元梁,时任礼部侍郎,得知meimei妹夫惨死,外甥女孤苦无依的消息,立刻遣了得力家仆,顶风冒雪,千里迢迢奔赴临安,将她接进了孟府。 彼时,她裹着素白孝服,怀里紧紧抱着母亲留给她的丹青绣谱,踏入了这雕梁画栋、仆从如云的孟府。 迎接她的,是表哥孟知白。 十二岁的少年郎,已初具日后温润如玉的雏形。他穿着簇新的宝蓝锦袍,站在正厅洒满阳光的回廊下,眉眼清亮,气质卓然。 见到裹在斗篷里的她时,他主动上前一步,牵起她冰冷僵硬的小手,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:“薇meimei,别怕,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,我是你表哥孟知白。” 舅母苏芸,出身清贵翰林之家,仪态端方,虽待她不算十分亲昵热络,却也周到和善,衣食住行皆按府中小姐的份例供给,未曾苛待半分。 舅舅的庇护,舅母的周全,表哥的温暖,让她在这陌生的深宅大院里,一点点重新活了过来。 四年光阴,如檐下滴水,无声流过。 昔日惶恐不安的小孤女,已悄然褪去青涩,抽枝拔叶,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。 及笄礼后,舅母提议让她在府中安心学习中馈,静待议亲之时。卓青薇却盈盈一拜,婉拒了这些:“舅母慈爱,青薇感念于心。然父母遗志,不敢或忘。青薇在京中开一间小小绣坊,一则承继母志,二则不负舅舅舅母多年养育之恩,三则…也为自己谋个立身之本。” 舅舅孟元梁沉默片刻,最终点头应允,甚至暗中给予了不少方便。舅母苏芸虽觉此举略有不妥,但见她心意已决,也并未过分阻拦,只嘱咐需谨守本分,莫要失了孟府体面。 于是,在繁华喧嚣的朱雀大街旁,一间不大不小的门脸悄然挂上了“霓裳阁”的牌匾。那字,是孟知白亲手所书,笔力遒劲,隐有风骨。 阁如其名,卖的是卓青薇亲手设计的衣裳鞋袜和绣品配饰。 儿时跟着父母走南闯北,她也算见识过不少名山大川的浩瀚风光与各地风物。她深谙京中贵妇闺秀们既要华美端方、又要别致脱俗的矛盾心思,将江南的婉约细腻与北地的端丽大气巧妙融合。 一件看似寻常的月华裙,裙摆处用同色丝线绣着暗纹,行走间如水波荡漾;一件素雅的褙子,领口袖缘镶嵌的却是她独创的,用细如发丝的银线盘出的缠枝忍冬纹,阳光下若隐若现,低调中尽显奢华。 更不必说那些别出心裁的绣鞋荷包,罗帕香囊,或取意水墨山水,或撷取花鸟虫鱼之趣,针法多变,配色雅致。每每推出新品,总能在京中引起一阵新风尚。 不过短短两年光景,“霓裳阁”和幕后神秘的“青娘子”名号,已在京城的锦绣堆里悄然传开。 这不仅为她带来了可观的进项,更在无形中,成了独立于孟府之外的依仗,让她在这深宅里,呼吸得更为自在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