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宁愿欠账  (第2/3页)
传首九边,东林党的王化贞,却苟活到了崇祯五年,才被崇祯皇帝从诏狱里提了出来,明正典刑,砍了脑袋。    齐楚浙三党败了,但是没有完全败,他们聚集在了魏忠贤的党羽之下,再建阉党。    大宋的彼时彼刻,正如大明的此时此刻。    君出、虏入、播迁、党祸,果然是四亡国之祸也。    大明的确强,但是再强,也承受不住四祸齐出,最后折腾到了亡国的地步。    朱祁钰深以为然,嘉纳其言。    铨柄,必须牢牢的握在皇帝的手中,京察之事,尤其是六部明公和都察院总宪这等要害职务,皇帝必须亲拿亲问,方为安国定邦之策。    “于少保真乃国士也。”朱祁钰颇为感慨的说道。    大明末年,要是有个强势如于谦这样的人,还至于弄的日月山河倒悬,大明江山破碎的地步吗?    于谦对南迁的人是什么态度?    言南迁者,斩。    于谦已经足够温和了,但是对党祸、朝争依旧要以斩首来威慑。    朱祁钰就直接一步到位了,摇唇鼓舌、狺狺狂吠、动摇军心的凤阳诗社十四君子,被朱祁钰直接从牢里提了出来,整整齐齐的剁了脑袋。    他不是于谦,战时动摇军心,不光是朝臣,文人雅士sao客,更加不可。    于谦俯首说道:“陛下掌六部明公、总宪之京察,铨部掌京官,京官方可掌地方,否则,党祸必然四起,朝令夕改,法不束民,民不知法。”    于谦说的思路和朱元璋废宰相的道理是相通的,天下大事,想要避免党祸,那就得大权独揽。    陛下掌铨部,断朝纲,官吏称其职,天下方能安泰,国泰则民安。    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    想要避免党祸,何其难?    让大明再次伟大,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,只要陛下不懈怠,必然可以实现!    于谦说完了京察和大计的意义,有些奇怪的问道:“陛下压了银币,为何不压金币呢?金比银贵,既然可以铸银币,为何不铸金币呢?”    “臣愚钝。”    于谦其实在刚才盐铁会议上,他就想提这件事,但是认真思考了许久,最终没有说出来。    陛下乃是大明户部尚书,他能不知道金币比银币更贵吗?但是为什么不铸金币呢?    一两金子大约等同于十七两银子,一枚金币大约等同于十七枚银币。    这要是还账简直太轻松了。    但是陛下似乎宁愿顶着欠账的风险,依然要坚持铸银币而非金币。    朱祁钰摇头说道:“不是朕不想,而是不能。”    “于少保真当以为势要豪右之家,制不出来这御制银币吗?”    “恰恰相反,他们若是真的有心此事,却是完全可以,但是投入极高,却是收效极低,尤其是刚刚决定给兵仗局,让了四分银。”    “他们要让银匠们跟着他们冒着掉脑袋的风险,盗铸御制银币,自然要有丰厚的报酬。”    “他们不盗铸银币,那是严刑峻法高悬,头顶上,顶着一把剑,不敢罢了。”    “朕当初就说了,私铸银币等同谋反,刀在他们脖子上架着,他们不做,更是因为无利可图。”    “但是铸金币呢?其利甚厚也。”    “足以他们顶着严刑峻法,冒着天大的干系,找到足够的人手,败坏大明御制银币了。”    朱祁钰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。    金币只有大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